13岁往往正是读初二的时候,明显是青春期叛逆——又称“初二现象”。恭喜题主,你家孩子发育正常,正在长大,不久的将来,如果不出意外,就会超越你——后浪推前浪,青出于蓝胜于蓝!
如果你的孩子一直很乖,风平浪静,无所作为……你倒应该担心!接下来的问题,就是怎么以平常心对待孩子的成长、成型。生活中,不理大人,不说话,还常顶嘴,与大人对着干;学习上两极分化开始严重……这些都是青春叛逆期孩子的主要特征,也是多数家长和老师心中最大的“痛”!此时他们正处于心理的“大变频”时段:有人开始“不按常理出牌”,成绩越来越差;有人动不动就顶嘴、逃学、吸烟、爱打扮、好面子……同时也对很多事有个人的观点、认识、见解,很不容易沟通,不轻易服从师长(尤其是妈妈、爷爷奶奶等)的指导和批评。
诚然,现实中也有另一种学生,如那些自小就家教还好,父母都能公平公正处理问题,更能以身作则……那种家庭出来的孩子基本能稳住心态,越来越会学习、自觉思考人生,愿与优秀的人或事看齐,成绩往往就越来越好,看上去一下成熟了许多。而另类者,却总会很在意自己在同学、老师、亲戚朋友等心目中的形象、评价和地位。表现为:染头发、男生养长发、女生化妆、结交陌生朋友、抽烟、早恋……注意了,这往往是某些学生学坏的第一步。十三岁的中学生,是非观模糊,生理早熟,心理不成熟,青春期躁动明显……男生有时变得很小气,容易计较;女生相对较为成熟,但过于独立。
这时多数人喜欢出风头,却在长期低分数、不受待见的双重压力下,自卑,心理承受能力差。一方面我行我素,自以为是;一方面不愿脱离同伴,从众心理明显。其实,这种孩子也具有可塑性强、勇于追求独立等特征,也是教育的关键期。作为家长和老师要时刻关注关心他们,注意方式方法,最好单独找他们约谈,以免产生不必要的对抗情形,并防止他们说谎、寻衅闹事行为等。
有责任心的父母应常和孩子交心,密切和老师联系,加强与学校配合。即使发现孩子在“制造麻烦、困惑”也不必慌张,这个时期的孩子犯错、叛逆、躁动是自然现象,也是他们在走向成熟途中需付出的代价。建议家长和孩子一起成长:能陪读尽量陪读,从安排同时准时作息时间开始,每天抽时间和孩子一起讨论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惑;至少每天和孩子共进一餐;每天检查孩子的作业、背诵、错题订正情况;陪孩子一起读书看报、散步聊天,每周争取一起锻炼身体2~4个小时。 一个好家长胜过无数好老师,但好家长需要与孩子一起不断学习并进步:并非穿了西服就能变绅士,不是生了孩子就会做父母!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