格展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搜索
热搜: 模板
网站模板下载 网站建设-超值建站 云服务器租用-价低稳定 文字广告位-联系QQ:6364544
文字广告位-联系QQ:6364544 文字广告位-联系QQ:6364544 文字广告位-联系QQ:6364544 文字广告位-联系QQ:6364544
查看: 124|回复: 0

[软文外链] 初三男孩玩游戏,做好三点,拯救手机上瘾的孩子

[复制链接]

208

主题

0

回帖

970

积分

1级

积分
970
发表于 2023-7-14 17:47:31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在家庭教育中,做好这三点,让孩子主动放下手机。
都说在家庭教育中,家长对孩子玩手机这件事应采取疏导策略,而不是堵塞。因为一方面越堵,孩子越好奇,越想玩游戏。另一方面家长在这个年代想让孩子完全不接触电子产品不现实。所以“合理的疏导+注意力转移”,就可以有效帮孩子管控住手机上瘾。
在生活中,父母做好这三点,可以“合理的疏导+注意力转移”孩子的“手机上瘾症”,让孩子主动放下手机。


1.父母“调整”态度。
所谓调整态度,就是指家长调整自己对孩子的态度。即用榜样、陪伴、奖惩分明的态度,代替简单、粗糙、模糊的态度,让孩子摆脱玩游戏的坏习惯,主动放下手机。
① 榜样。
很多家长只看到孩子爱玩手机,却不知正是自己不经意之中酿下的“苦果”。
据《国民家庭亲子关系报告》显示:17.8%的父母在与孩子共处时常刷手机,51.8%的父母偶尔看手机。
在孩子面前,父母做到不玩手机,孩子就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,主动减少玩手机的兴趣。反之,如果孩子与父母互动时,却发现父母抱着手机不离手,回答孩子的问题也心不在焉,孩子就会感觉被自己父母冷落了,甚至会认为父母不关心自己。孩子就会效仿父母的行为,慢慢痴迷于手机里的世界。比如前几年一个令人痛心的事件,家住宁波14岁的小孟,在父母阻止玩手机的情况下,连砍自己6刀,刀刀见骨。小孟住院期间,接诊的医生查房时发现,家长几乎一直在低头刷手机。
建议父母减少自己使用手机的时间。尽量在公司把工作上的事情处理完毕,回家把手机放在一边,一心一意陪孩子吃吃饭、看看书、做做家务、锻炼身体等等,充分享受居家的亲子好时光,起到榜样和引导的作用。当父母的确需要使用手机时,最好向孩子解释一下: “爸爸需要给爷爷打个电话”“妈妈需要回一个邮件”等等,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比手机重视。孩子看到手机对父母没有吸引力,自然而然会对自己玩手机的行为进行反思,乖乖放下手机。


②陪伴。
有些父母只顾忙着赚钱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,却极少陪伴孩子。孩子没有得到父母的陪伴、关爱与呵护。只好沉迷于网游的虚拟世界寻找关爱、理解和认同,甚至成为“自己的英雄”。
破解孩子的手机瘾,父母的有效亲情陪伴,就是最好良药。不同年龄的孩子,陪伴方式有所不同——年龄较小的孩子,父母的陪伴,可以是进行亲子阅读、玩亲子游戏。比如与孩子玩“丢沙袋、找不同”等等;对于低高年级的学生,父母要多与孩子谈心聊天,多带着孩子去参加社区有意义的亲子活动,让在集体活动的过程中,把“关注点”转移到现实生活中来,从而把孩子手机游戏中脱离出来。


③奖惩分明。
“严管厚爱”是教育出优秀孩子的铁律,而“严管”是通过奖惩分明的态度来体现的。因此,在面对孩子的手机瘾中,父母“奖罚分明”的严格态度很重要。
建议父母一旦与孩子一起约定好玩手机的时间、时长,以及频率,务必要坚持原则到底。到了时间点,就要督促孩子按时交还,孩子做到了,就在下次给手机时,顺顺利利,父母还可以给予口头上的表扬,或者奖励一朵小红花等等,反之,父母就要给孩子相应的惩罚,惩罚的手段可以是减少孩子玩手机的时长,也可以在表格打上一个不合格的标签等等。长此以往,就会消除孩子对手机的沉迷。


2.帮孩子“调整”心理。
调整心理,主要是调整孩子的心理。
博览教育书籍,且有生活实践的樊登老师,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:家长经常会这样说自己的孩子,“你只要不玩手机,学习就能搞上去!”、“你就是玩手机太多了,学习才不好的!”听到这些话的孩子,并不会减少玩手机的时间,反而会更疯狂地玩电子产品,这是因为父母的斥责,带给孩子更多压力,使孩子想逃避,他害怕如果我不玩手机还是达不到父母的期待,那我就完了。
孩子的内心有无助、有恐慌,他们似乎除了有趣好玩的手机游戏,已经没有别的选择。
尤其是在疫情期间,孩子长时间被囚在家里,几乎没有户外运动,心理上难免会压抑、郁闷,出现消极避世心理,导致许多孩子走进网游的世界。
建议父母用合作的方式与孩子一起制定玩手机的规则,满足孩子“平等”的心理需求,让孩子愿意主动执行。父母除了少斥责孩子,不要因过度担忧孩子的学习进度而给孩子太大的心理压力,还要引导孩子进行正确的自我管理。帮孩子调整好心理状态,平时多给予孩子积极关注,引导孩子直面困难和问题,并学会心怀感恩。同时,尽量保持良好的学习生活规律,让孩子在家也要适量运动,增加愉悦感,一旦孩子出现明显的心理问题、行为上的异常,及时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。  未完。。。。


格展论坛免责声明

1、本站资源,均来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,所有资源和文章仅限用于学习和参考 。

2、不得用于商业或非法用途,否则,一切责任由该用户承担 !

3、本站内容如不慎侵犯了你的权益,敬请谅解,内容素材由网友自发上传并非本站意愿,您可参照文章侵权处理流程联系我方解决!


侵权删除请致信 E-Mail:6364544@qq.com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手机版|小黑屋|格展论坛 ( 豫ICP备20001987号-2 )|网站地图

GMT+8, 2025-5-24 17:27 , Processed in 0.176838 second(s), 21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© 2001-2024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