格展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搜索
热搜: 模板
网站模板下载 网站建设-超值建站 云服务器租用-价低稳定 文字广告位-联系QQ:6364544
文字广告位-联系QQ:6364544 文字广告位-联系QQ:6364544 文字广告位-联系QQ:6364544 文字广告位-联系QQ:6364544
查看: 104|回复: 0

[软文外链] 孩子越打骂越没出息,越唠叨越不听话,与他们沟通应该知道的事!

[复制链接]

177

主题

1

回帖

741

积分

1级

积分
741
发表于 2023-7-31 09:46:11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经常能在后台看到朋友和小闲留言,“孩子为什么越打骂越不听话http://m.11461.com/zixun/5214.html?”

“怎么有时候好言好语不行,非得挨揍才消停?”“这次揍完,下次还犯,怎么办?”
很多爸爸妈妈在孩子不听话、犯错的时候,采取的方式不是吼就是揍。
为人父母,都希望能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,但最让人心烦的,莫过于越去管孩子,孩子就越不听话了。
打骂孩子会对孩子造成心理伤害
自卑、懦弱
孩子被父母打骂以后,会产生排他倾向和抵触情绪。为了避免再被打骂,会表面上服从父母,有的甚至会“勇于承认错误”,实际上却是表面的服从。经常被打骂的孩子自尊心受损,而且处于不良的服从环境中,久而久之,容易变得自卑、懦弱,精神压抑,学习被动。
孤独、无助
孩子被打骂,尤其是被父母当众打骂之后,会容易变得压抑和孤独无援。孩子的自尊心往往就是在自己当众被打骂时受到伤害,变成怀疑自己的能力,在老师和小伙伴面前抬不起头来,容易慢慢变得孤僻,不愿意与人交流。
撒谎、暴躁
有的父母动不动就打骂孩子,不仅损害孩子的自尊心,还让孩子变得爱撒谎、固执逆反。而逆反,其实就是孩子无声反抗的其中一种方式。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,孩子在家里经常被暴力对待,离开家庭的高压环境,则会用同样的暴力方式对待他人,尤其是比自己弱小的对象,进而性情变得越来越暴躁,严重的甚至可能形成攻击型人格。
美国爱荷华大学做过一项关于父母和孩子语言交流的研究,研究显示,父母每天对孩子说的话语中,只有不到20%的表述是积极和充满鼓励的。每个孩子平均一天会得到超过400条的负面评论,而正面评论却只有30多条。在家庭暴力中,最容易被忽略的,往往是语言暴力的杀伤力,可对于我们的孩子,往往影响却最深远,爸爸妈妈的那些话,可以直入孩子心底,永远刻在脑海里,挥散不去。
不吼不唠叨,孩子一样听话
少唠叨少批评
心理学有个名词叫“超限效应”,指的是刺激过多过强或者作用时间过久,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。放在沟通里解释,说的就是如果过于唠叨,那说出来的话会越来越没有分量。
父母总唠叨孩子,第一次管用第二次有点用,第三第四次就没用了,因为在孩子心里,父母的话语力量随着频次的增加削弱了。批评同理,父母自己没有做到的,拿来批评孩子,又怎么会有足够的说服力呢。
不随意打断孩子
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,要用适当的方法引起孩子的注意。粗暴地打断孩子,一味地说教批评,孩子很可能还沉浸在刚刚做的事情中,又怎么会认真听父母的话呢。给孩子空间和时间,等孩子停下手里的事情,再沟通教育,效果才会更好。
很多父母在和孩子沟通时,往往带着偏见,不听甚至不允许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。父母在遇到孩子和自己想法态度不一样的内容时,不要立刻排斥或者进行批判,先要专心认真听完,理解清楚孩子说的所有信息和内容后,再判断和反馈。
给孩子的指令要具体简洁
有的父母给孩子下指令下得太宽泛太频繁,在孩子听来就像是白色噪音,听过就忘记,根本不过脑。父母给孩子下指令,需要让孩子知道具体而简洁的内容。高效沟通主要的关键点就在于:直入主题;逻辑清晰;语言简洁。
父母给孩子下指令的时候要尽量避免带着负面情绪,下完指令,可以让孩子重复一遍,确保已经听清楚了。因为孩子的特点就是容易沉浸在当下自己做的事情中,这也是很多父母觉得孩子磨蹭的原因。
给孩子自主权
打骂没用,喊也不动的时候,父母要反思,是不是没有给孩子足够的自主权。没有人喜欢被催促,孩子也是一样。父母平时对孩子控制过多,指令过多,会不利于孩子自己判断选择,阻碍孩子的独立成长。给孩子更多的自主权,需要尽量把孩子自己的事情放心得还给孩子自己处理。
在家庭中,父母和孩子之间,往往会因为沟通不畅,产生诸多的问题,发生不该发生的矛盾。良好的沟通,是父母教会孩子如何用理性的讨论解决问题,而不是要么孩子用哭闹要挟父母,要么父母用暴力制服孩子。
父母和孩子间的沟通,重要的是要听到对方的想法,感受对方的感受。世界上没有完美的父母,也没有完美的孩子,我们都在不断犯错,所以更应该谦逊温和地对待彼此。
特别提醒曾经打骂孩子的家长:
孩子能力越高年龄越大,他们可以接受的方式或者能感受到的运行规则就越多越复杂,与此同时“打骂”这种形式就越来越不合适。

格展论坛免责声明

1、本站资源,均来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,所有资源和文章仅限用于学习和参考 。

2、不得用于商业或非法用途,否则,一切责任由该用户承担 !

3、本站内容如不慎侵犯了你的权益,敬请谅解,内容素材由网友自发上传并非本站意愿,您可参照文章侵权处理流程联系我方解决!


侵权删除请致信 E-Mail:6364544@qq.com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手机版|小黑屋|格展论坛 ( 豫ICP备20001987号-2 )|网站地图

GMT+8, 2025-5-23 00:35 , Processed in 0.176359 second(s), 20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© 2001-2024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