格展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搜索
热搜: 模板
网站模板下载 网站建设-超值建站 云服务器租用-价低稳定 文字广告位-联系QQ:6364544
文字广告位-联系QQ:6364544 文字广告位-联系QQ:6364544 文字广告位-联系QQ:6364544 文字广告位-联系QQ:6364544
查看: 352|回复: 0

[软文外链] 经常被父母吼的孩子,后来都怎么样了?答案太惊人!

[复制链接]

185

主题

0

回帖

867

积分

1级

积分
867
发表于 2022-11-22 11:44:51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    经常被吼被打骂的孩子会怎么样http://m.11461.com/zhuanti/vvgxjjkv/小时候在吼叫中长大的孩子,长大了也会吼自己的孩子。
    就如同我们觉得父母顽固不化一样,我们也在顽固不化地对下一代执行小时候受到的语言暴力。
    觉知过往,走出过往,114教育网www.11461.com建议改变的当下的教育方式,才能终结。
    1
    有一个妈妈在朋友圈分享说:“亲生的就是亲生的啊!上一秒钟刚刚被我凶,下一秒又在我怀里叫妈妈。”
    孩子总是那么轻易地原谅父母。
    如果是你凶了同事或者其他亲戚,没一段时间,肯定是修补不好关系的。
    有的还因此反目成仇。
    也许正是因为能这样轻松地获得孩子原谅。所以很多的父母就觉得吼吼孩子没关系啊。
    但是如果你知道孩子被吼后心里在想什么,那你在下次爆发前一定能控制住自己,因为虽然一句吼能让孩子马上安静下来,但是给孩子所带来的伤害,简直超乎想象。
    闺蜜的孩子刚上小学二年级,她给我说自从孩子上学后,感觉自己的脾气差了很多:
    孩子早上赖床,催了两次还不起来,就开吼;孩子做作业慢了、老出错了、考试成绩差了,都忍不住吼。
    因为以前也没有什么学习压力,所以不管孩子慢一点、懒一点也都没太在意,但上学后后压力大啊,不催不行。
    可是每次一吼,看着孩子那怔怔的、可怜的样子就心疼,而吼多了,孩子就低着头哭也不说话,而且闺蜜发现孩子和自己关系渐渐疏远了,有什么事也不给自己说了,以前那个贴心的小棉袄不见了,闺蜜心里很慌。
    有一天,因为玩具的事她又吼了小孩,孩子很委屈地钻到了奶奶怀里,哭着说:“我不喜欢这个妈妈了,你带我走吧。”
    孩子的话像针一样刺痛了她!
    孩子的成长肯定是有这样那样的问题,急躁的自己却用“吼”深深伤害了孩子,而且孩子不笨、不懒、不调皮,只是有时有自己这样那样的想法而已,为什么要用“吼”来解决呢?
    2
    吼孩子,虽然就是一两句话的事,但是却会让孩子觉得自己犯了大错,会让孩子的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,还会伤害和谐的亲子关系。而更严重的问题不是表面上的那些,而是在以后,潜伏在孩子内心里。
    做儿童心理咨询的朋友给我说:
    孩子的性格和心理创伤基本上都来自于童年,而更多的是来自于父母,来自于不和谐的亲子关系。
    在知乎上搜索关键词“父母的语言暴力”,发现很多在父母“吼式”教育环境中成长的自述者,要么心怀恐惧,不知父母下一步会做出哪些疯狂举动;要么畏首畏尾,做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。
    某些自述者这么写道:
    “我自知我妈语言暴力的可怕,但更可怕的是,我发现自己潜移默化的学会了她的语言习惯,无意识的时候也会把情绪带到话语里,一字一句都在伤人……我知道这样下去只会把爱的人推得越来越远,可我难以自控。”
    “于是我渐渐关上了心里的那扇窗,难过的时候试着自我安慰,写日记,购物,奖励自己好吃的。
    我开始在家人面前沉默,试着逃离去到家以外的地方,也要记得如果以后有幸自己组建了家庭,要呵护他,不能让同样的悲伤,发生在自己的孩子身上。”
    “在外面看着还正常,在家里暴躁无比,和他们永远无法用温和的语气说话。
    自卑敏感,别人一句话都能刺痛我,喜怒无常,对别人防备心很重,只要伤害过我的人,永远别想再接近我。”
    很明显的,正是父母的吼骂,让亲子关系差点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。
    话语,不是一阵轻飘飘的风,它是有力量的,它是有温度的。
    它可以让孩子感觉到春天一般的温暖,也可以让孩子置身于刺骨的冬天,像一把把的刀子伤害着孩子,而吼骂,就是那一把把的刀子。
    对于父母而言,吼叫或许只是1分钟的事情,但对孩子而言,其伤害可能贯穿一生。蒙台梭利博士说:每种性格缺陷都是由儿童早期经受的某种错误对待造成的。心理学上也认为,任何一种心理疾病,追根溯源,都是童年时的创伤。
    长期生活在“吼式”教育下的孩子,就像德国经典绘本《一生气就大吼大叫的妈妈》里的那只小企鹅。
    它被父母的吼叫吓得魂飞魄散,内心充满恐惧与不安全感,虽然想张口说话,表达心声和需要,但又担心没有人听。
    久而久之,只能以“不说话”来回避伤害。

格展论坛免责声明

1、本站资源,均来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,所有资源和文章仅限用于学习和参考 。

2、不得用于商业或非法用途,否则,一切责任由该用户承担 !

3、本站内容如不慎侵犯了你的权益,敬请谅解,内容素材由网友自发上传并非本站意愿,您可参照文章侵权处理流程联系我方解决!


侵权删除请致信 E-Mail:6364544@qq.com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手机版|小黑屋|格展论坛 ( 豫ICP备20001987号-2 )|网站地图

GMT+8, 2025-4-20 23:14 , Processed in 0.168389 second(s), 20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© 2001-2024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